咨询热线:
一天,我从岳阳东站搭乘出租车回家。的哥问到哪里,我答:“电磁铁厂”。的哥似乎没听清,又问到啥地方。我再答:“奇家岭”。的哥笑着说:“不好意思,岳阳的电磁铁厂太多”。我点点头,有点无奈。
出租车一路向前,我则陷入了沉思。岁月的沧桑,不经意间掠过脑海,心头未免一紧。是啊,这个1972年创建于岳阳城南奇家岭,于1998年停止了前进脚步的起重电磁铁厂,真的会从人们的记忆里消失吗?
此刻,我又仿佛穿越到过去,所有的记忆如同决堤般地奔涌而出,许多人、许多事,又一一浮现在眼前。那时,我作为原岳阳起重电磁铁厂的一员,曾用镜头记录了“岳阳电磁”的发展,随着“咔嚓、咔嚓”的相机快门声,一张张照片把一个个瞬间定格,留在了我的影集里。
有人说,我影集里的照片,就是一部岳阳起重电磁铁厂从建立到消失的影像历史。当我们现在或更远久的时候,沿着这一幅幅饱含沧桑的老照片的轨迹回望过去时,其背后的历史气息仍纤毫毕现,扑面而来。虽然我不是专业摄影师,光影的运用也显稚嫩,但值得庆幸的是,我记录了这些不堪回首的历史,保存了这些弥足珍贵的图片,留住了这些难以忘怀的记忆。
原来的岳阳起重电磁铁厂的确消失了,但新的“岳阳电磁”,经历近20年的奋斗,其磁力效应不灭,其电磁产品跨越世纪,到今天依然闪耀着品牌的魅力,已是岳阳工业制造企业一块响当当的品牌。
岳阳起重电磁铁厂建厂初期工人张贴倡议书展现工人阶级的精神面貌。(1975)
岳阳起重电磁铁厂开展“废旧利用”比赛活动中获奖的节约能手合影。(1982)
我父亲也曾在岳阳起重电磁铁厂工作,在他留下的资料的里,有一组十分珍贵的黑白老照片。照片记录的是四十多年前,一群热血沸腾的人在岳阳城南的奇家岭,开山平地,建起简陋厂房,在生产和生活缺乏常规保证的条件下,用人拉肩扛的方式开始了“岳阳电磁”的艰苦创业。最让人感动的是照片中工人们脸上露出的笑容,那是质朴、乐观、幸福的笑容,虽然他们的条件艰苦,但却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岳阳起重电磁铁厂在1972年建厂初期并不是这个厂名,叫岳阳地区电机厂,工厂原址是岳阳军分区的一个枪械修理所。1980年10月,经当时的岳阳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更名,专业生产起重电磁铁。那时的工厂只能算是一个作坊式小厂,生产的产品是从湘潭电机厂转产过来的仿苏五十年代的MW1和MW2系列起重电磁铁。
建厂初期,工人们都有一股拼命三郎的精神。“大干快上不要加班工资”,是那个年代的工人阶级崇高思想的体现。那时没有奖金一说,加班加点、不计报酬是常事。要加工好产品,对这些大部分进厂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的人来说,迅速掌握技术是当务之急。工厂办起了业余工人大学,他们凭着一股韧劲,把车间作课堂,如饥似渴的学习,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了车、钳、刨、铣,弄懂了机械制图。
从1972年9月28日,第一机械工业部下文,批复同意岳阳地区电机厂扩大起重电磁铁生产措施的方案起,到1979年10月12日,一机部低压电器普查组第八组到工厂对MW1—6、MW1—16二种共四台起重电磁铁进行验收,宣布产品达到低压电器质量普查标准为止,7年的艰辛努力,只有经历过的人心里最清楚。
“岳阳电磁”由此起步,只是令这些创始人压根都没想到的是,他们从简陋厂房里产出的电磁产品,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若干年后竟成了占领国内大半江山的品牌,成为国内最大的工业磁力应用设备生产基地,成为岳阳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岳阳起重电磁铁厂派出的员工在日本神钢电机株式会社学习。(1986·谢建国提供)
岳阳起重电磁铁厂中日合作诊断改造项目竣工典礼后,与会中日嘉宾观看由引进日本技术生产的电磁铁现场表演。(1986)
岳阳起重电磁铁厂第二次中日合作诊断改造项目铸造技改工程谈判。(1992)
岳阳起重电磁铁厂向参加产品订货会的全国用户代表展示用引进技术生产的电磁产品。(1987)
岳阳起重电磁铁厂通过诊断改造项目引进的设备吸引了众多的机械生产单位的关注。(1988)
岳阳起重电磁铁厂为舞钢生产的连铸电磁搅拌装置进行科研论证。(1990)
《冶金报》刊发企业广告,广告词:岳阳电磁,钢铁搬运大力士。(1993)
岳阳起重电磁铁厂建厂初期,制造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低、品种少、能耗大。1981年在长沙举办的全国机械产品交易会上,尽管企业销售人员拿着喇叭,站在悬吊于半空中的电磁铁上叫买,几天的交易会成交额为零。而此时国内各大钢厂、港口每年则要耗费几百万美元从国外进口起重电磁铁。
正当工厂郁闷之际,一个机遇来到了面前。正是这个机遇,让“岳阳电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希望。
1983年2月3日,原机械工业部电工总局通知湖南省机械工业局,经国家经委批准,岳阳起重电磁铁厂被国家列为中日合作诊断改造企业。
中日合作诊断改造项目于1986年12月26日竣工投产。工厂共引进22个系列106个规格的起重电磁铁制造技术和34台(套)关键设备,一下子就将起重电磁铁技术性能从五十年代提升到八十年代国际领先水平,一跃而为我国起重电磁铁行业的主导厂,成为亚洲最大的专业起重电磁铁生产企业。
中日合作诊断改造项目的成功,在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工厂通过与日本神钢电机株式会社的技术合作,使“岳阳电磁”产品成功返销日本,并进入了美国、新加坡、印尼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改变了用汇不创汇的现象,实现了引进技术的良性循环。
中日合作诊断改造项目的成功,在淘汰落后制造装备的同时,工厂发挥引进后的工艺技术装备优势,迅速形成了年产四千吨结构件和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的能力,改变了工厂单一生产电磁产品的状况,实现了引进设备的充分利用。
中日合作诊断改造项目的成功,还提高了工厂的知名度,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湖南日报》、《中国机电日报》和《岳阳晚报》都先后多次对工厂进行了报道。
1991年夏,我曾历时二个多月,到国内部分钢厂、码头、电厂等企业,拍摄电磁产品在生产现场运行的照片。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欣赏自己公司制作的产品在现场的运行。当五台电磁铁在大连造船新厂联吊起数十米长的钢板时、当耐高温电磁铁在鞍钢第二炼钢厂将热浪袭人的超高温钢材轻轻吊起时,着实让我真正见证了电磁铁的威力。1993年10月9日,工厂为配合产品订货会的召开,在《冶金报》刊发广告,我将广告词设计为“岳阳电磁,钢铁搬运大力士”。
岳阳起重电磁铁厂高级工程师(站立者)刘保其在为舞阳钢铁公司研制的大型电磁搅拌装置生产现场。(1994)
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的岳阳起重电磁铁厂青年工人余炯(右)在生产现场。(1990)
在岳阳起重电磁铁厂工作期间,感悟最深的是企业对人才的重视。“聚人才、搭舞台”,这六个字,概括了“岳阳电磁”发展的秘诀。
青年工人进厂要经过军训。1991年4月27日上午,笔者曾在市武警支队集训基地观看了新进厂青工军训的会操表演,立正、稍息、正步走,一招一式,整齐利落。按照工厂的要求,企业不但要出高品质的产品,更要有生产高品质的产品的优秀员工。
1984年从湖南大学毕业分配到工厂的梁志军,是我报道较多的青年技术人员之一。初生牛犊的他,刚进厂就有幸参与了引进技术的消化工作,主攻能控制钢板张数的起重电磁铁。梁志军在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的基础上,对产品做了大胆的改进,不但可对钢板进行单张吸吊,也可进行多张吸吊,还能与微机配合进行自动化作业,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造船厂、港口和机械制造厂的抢手货,被评为湖南省的优秀产品。电磁铁造就了梁志军,他1990年被共青团岳阳市委授予“八十年代优秀大学生”称号,1992年被国家机械部授予“优秀科技青年”称号,1994年被岳阳市科委聘为电磁专家咨询组专家。
与年轻的梁志军相比,刘保其则是一位年纪稍长的高级工程师。他负责的磁粉制动器开发,仅半年时间就完成设计,形成批量生产,被评为岳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大型板坯连铸机电磁搅拌装置,是国家“八五”重大科学技术攻关项目,刘保其则是这个攻关项目的领军人之一。在他的率领下,全体技术人员克服资料少、条件差的困难,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协助下,终于在舞阳钢厂经过5天6次的热负荷试车获得成功,用汗水和心血为国家填补了空白,结束了此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1995年刘保其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
余炯,是岳阳起重电磁铁厂普通生产工人的代表之一。他自1985年从市技校分配到工厂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拜师学艺和勤奋工作上,不到半年就出师单独操作。他通过改进刀具和调剂切削液的化学成分,提高了加工件的光洁度,也提高了一倍多工效。参加工作后,他一直是开足马力超负荷的工作,每月都超标准工时一倍多。他凭着执着的追求,无私的奉献,1990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象梁志军、刘保其、余炯这样的职工,在岳阳起重电磁铁厂比比皆是。我的影集里留下了他们许多在车间工作现场忘我劳动的照片,也正是有这样的一群人,才为“岳阳电磁”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湖南省顾问委员会委员李满全率市工业系统老干部参观岳阳起重电磁铁厂。(1990)
湖南省顾问委员会委员李满全率参加岳阳市三级干部会议的代表参观岳阳起重电磁铁厂。(1987)
“岳阳电磁”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离不开努力工作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更离不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
1987年3月1日,原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在省、市领导陪同下,考察了岳阳起重电磁铁厂,在生产车间观看了微机配铁控制管理系统的操作表演,对工厂电磁铁产品质量超过日本同种类型的产品表示高度赞许。
1991年4月30日,原中顾委常委康世恩来到岳阳起重电磁铁厂生产车间,向一线工人祝贺五一节。参观完工厂后,高兴地给工厂题词:“狠抓人得培养,发展新科学技术,在本世纪内努力赶超世界领先水平”。
1996年12月19日,正当企业举步维艰时,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省委副书记储波和省委常委、副省长周伯华一同来到岳阳起重电磁铁厂,鼓励企业职工克服困难,努力发展生产扭亏为盈。
从1987年到1996年,工厂先后接待了毛致用、熊清泉、王茂林、储波、陈邦柱、周伯华、刘夫生、夏赞忠、俞海潮等省领导以及、张学东等部级领导。
关怀产生动力,动力来自关怀。亲切的关怀、深情的慰问、诚挚的鼓励,激励着每一个“岳阳电磁”人的心。
岳阳起重电磁铁厂每周一举行班前会,讲解近期的工作绩效,督导后段任务的完成,以此来培养职工的时间、纪律、形象观念,增强企业的凝聚力。(1991)
岳阳起重电磁铁厂保卫科荣获全国经济文化保卫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89)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钟增亚率省文艺家采风团莅临工厂,鼓励企业“再铸辉煌”。(1997)
2005年,岳阳市政府将原岳阳起重电磁铁厂主道路命名为“岳磁街”。(2016)
与其他企业一样,岳阳起重电磁铁厂也有自己的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也有自己简洁明快、便于职工铭记的企业精神。
那时,工厂不仅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不论是全厂的班前会,还是各车间科室的班前会,大家都会高声齐呼:“团结、求实、开拓、腾飞”的企业精神口号。
那时,工厂有自己的产品订货会,在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用户推介高品质的产品的同时,也展示企业形象和职工素质。
那时,工厂有自己职工的文艺汇演,每逢春节、五一节、国庆节,工人们一展歌喉,展示工人阶级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
那时,工厂有自己的球类赛、棋类赛、环厂跑等职工体育活动,工厂男子篮球队曾获市职工篮球赛冠军、省七运会第三名;工厂女子龙舟队曾挥桡搏击,多次夺冠,为岳阳市争得荣誉。
那时,工厂有自己的职工医院、子弟学校、招待所、电影院、供水厂和接送职工上下班的大通道客车,承担了许多社会职能。
那时,当百年一遇的洪水袭来时,半年未发工资的职工踊跃参加抗洪突击队,奔赴长江干堤,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岳阳电磁”人精神不倒的乐章。
斗转星移,岁月变幻。现在老岳阳电磁人只要提起自己过去的企业——岳阳起重电磁铁厂,就不由得五味杂陈。
历史的记忆总不那么容易挥之而去,也绝无理由一刀两断。2005年,岳阳市人民政府将奇家岭工厂原址的主道路命名为“岳磁街”。
现在的“岳磁街”两边,老一代电磁人上世纪七十年代亲手种植的百余棵小樟树,如今已是枝柯蔽天,浓荫匝地。大树下,大人们悠闲散步,小孩子嬉戏打闹,再也没了原来工厂的繁忙景象,有的只是透过这棵棵大树,时不时勾起老电磁人对过去的丝丝思念。
上一篇:多层线路板如何吸锡
下一篇:【48812】电子发烧友网